律诗的写作技法 k0NWy#9#~
w< VU
AoM/p7EC
Xw_odK
从现在开始步入律诗的写作。我们曾经讲过,律诗首先要写好中间的对仗联。一直困扰大家的就是这个问题吧,那么律诗的中间四联该如何写? O2`4 J9
G{ff%;4
|
我们把律诗第一联叫起联,第二联叫承联,第三联叫转联,第四联叫结联。那么写好承转是律诗写好的第一步。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下,律诗的承转联该如何写。 AoC&hX
#*u 3noA>#
我记的给大家讲绝句的时候,曾说过,诗根据内容来说,一般有四种表现方式,分别是写景、抒情、叙事、议论。由这四种表现方式组成绝句的16种常见布局,那么我们律诗的中间四句,也多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。 R WAPeB
v0>mHu<etj
其实律诗的中间四句,无外乎两种组合,一种是情(议)景,一种是叙(景)议。我们来看下今天要讲解的主题一 情景组合的承转句。我们来看下几个例子: +|8l&?!
mSH
E t
钱塘湖春行 唐•白居易 c~AwR|U5
>&qg0: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? 8\QH
Fg]]zuQD+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 v@jxD~ %
WGy/!+
VACL:~qc*p
N$E>x,f+l
【诗 意】 jbe/}b
YZ~z8s
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,湖面春水刚与堤平,白云重重叠叠,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。 nt?k=UXX]M
\UK)5`Oxh
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,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。 ^&\'c^
TRhi[
s?
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,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。 Mq= >S+
?Q
Fz
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,欣赏的不够 ,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。 Ip,\c*8
[FP+O5Sb>
%BcI/m;1v
"qUS @{P,A
登金陵凤凰台歌 李白 GG@G`Ud5
47"b4Y;2b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 En
t_Spx
w`=b^,5i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|y*2`23
\
!wPMm'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{d[U`
g
>f$C4kH+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.er$"
T.ZxkDc
3u3C5fb2c
-[b@7c9o~s
我们只看下中间的两联, v:rxng|Vq
ujw]Bx/H
行经华阴 崔颢 "h?xlme
vXmEG\Vf`s
迢峣太华俯咸京,天外三峰削不成。 P! F2*j9F
vs!Mj>O
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 O3Q(G&z4
CgBk[~2
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 o#\qb!L>)
JIZ]nQ*
借问路旁名利客,何如此处学长生。 " H:!b
5w d+u)
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承转第一种表现手法 承转全是在写景。 (o..r<7
8#qQ@O'@C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? ^H@`D2942
"<DQBS!u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 />q2`>712G
"sfTFbW0L
这两句是白诗中的承转联,也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。从耳中听到的,然后写到眼中看到的景物。这些景物正好串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。 zXOO=w ('
2yzP I[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e6;+2,K]
JD2g%D|b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ho,^)|P<
K Ix^zv=J
这是李白诗中的承转联,承联写出了历史的沧桑,转联写出了山河的壮丽。用现在的话说,定格成了一副壮阔的画面。 5n,zT|
GpfZ7dVV9
武帝祠前云欲散,仙人掌上雨初晴。 O~45w bn;
s{H
*DX
河山北枕秦关险,驿路西连汉畤平。 doC~+_\
[EVz,d,[G
这个是崔颢的诗中承转联,首联写远景,起句不凡,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,压倒京都之豪富,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,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,这是写近景。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,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。这个景物描写的顺序,是由全景远景,写到近景的细节描写。 Y/kRE ( W
w"RjtoQ/b]
讲到这里,我们要回过头来,想下我们讲绝句的时候,讲过全篇都是写景的绝句有三个要点,写景的时候,要注意景物的顺序,还有景物的画面完整性。讲到这里,估计大家有点晕晕的吧。我们再来介绍下,律诗四联。第一联叫起联,可以因事,因景或者直接破题写来,第二联,叫承联,主要是承接第一联。第三联叫转联,可以转入主题情感的抒发,也可以继续由第二联细致描写。第四联,结尾。 \IWV/(Uv
2?82|sK
我们李白的诗简单的讲下: z~]H}/Kg\
Pw,'nE!>/B
登金陵凤凰台歌 李白 H]FvOacz
GK`Dc$#p
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 o#IG}iT
wW>\>8)
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st~ebwN}
S7R*<6.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 6O;6fF~l
R+Q:!fWr;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 *?zo&.Bd
vaR)gy
第一联,直接写登凤凰台,第二联,承接,写出了凤凰台近处的景物,吴宫花草,晋代衣冠。第三联,描写了一个远景。第四联收尾,抒发了登台所产生的情感。简单的介绍,不做细致赏析。 "G~/9U1T
;@LdR-xU
我们来归纳下:律诗中间两联都在写景的一种表现手法--移步换景这个是说,景物的描写根据眼中看到的景物去描写。 ,>g:% M
M1G?d$"Gg
要点: &jH't#*dH
AbS{*<~
1、景物构成一副完成的图画,重点突出。动静结合。 ,_V#\|y
*svX[-0
2、景物的描写顺序有致,不能杂乱无章。 ~6hjuJ
L3G0pn.k
3、虽是在写景,要把作者的情感藏在里面,这样的景物描写的诗句才有生命力。 (0&D-8
^Yx7-'xB
这三点要记住。 WAIz/mKp
OXUn~e
我们再来看下两个例诗: 9V3S9p3
vw+ZY(X
精华欲掩料应难,影自娟娟魄自寒. &*lrnHtFG
UEla;>^eA
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.
Kg1\
4o-QxF
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. *tc^AJ
)Ci H{\G!
博得嫦蛾应借问,缘何不使永团圆! i{#uxe>or
*M$[,
nna
=no!
0MFN' c
这个是红楼梦香菱咏月的,我们多次举例,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。 ZF)t)^ZM
%8now>44t'
一片砧敲千里白,半轮鸡唱五更残. !"Oq |q7
]vn^J%5I
绿蓑江上秋闻笛,红袖楼头夜倚栏. D $1&Z
E NS,N
:
这个景物描写,由地上写到天上,由千里之外,写到身边。景物的描写是根据心中所想的顺序,也就是说是跟着思绪的起伏而写,我们再来看下,温庭筠的作品。 81dr EVF.
iYbavzH
《苏武庙》作者:温庭筠 }zAgCEX
CcES<j+
苏武魂销汉使前,古祠高树两茫然。 8^| v]os
O4V)b0)X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b )FB}}
88rTXMaf$1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s8y[ |g K
}eZcdG7
茂陵不见封侯印,空向秋波哭逝川。 W iqFi[@:g
EGs@-*98K
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。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、忠贞不屈、心向故国的苏武。晚唐国势衰颓,民族矛盾尖锐;表彰民族气节,歌颂忠贞不屈,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要。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。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,且用“逆挽法”,先说“回日”再说“去时”,灵活而不呆板,生动而不拘泥。 <DSN2h\
fSY)']]!Q
我们来看下中间两联: U*_#dr
W@2CULV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~; @`a
=4m"
)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/]|NMjxn$
Ge=2CNY
说苏武出使西域被扣押,历经19年才回到中原,当他遇到汉朝的使节使,感慨万千。第二联没直接写感慨,而是写了过去在西域的一个场景。 9M&10}8n
z8{+ *
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 ">uA-]G
!K
2zPy
过去19年经历的艰辛,全在这场景中体现了。 KHq{Xwqcw
RSteS]Ft
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 vyWLalU6N3
]6\xni/
第三联的景物,是两个场景的对比组合。写看到现在的景物,已经物是人非,而当年奉命出使加冠佩剑,正是潇洒壮年。这样的景物描写是跟着思绪的起伏,而描写。虽然是一组组画面,但是完整的表达了一个主题。这个就是移步换景的另一种表现手法。 :De>[lI
g3Nb*@`
随着情思而进行景物的转换,一组组画面,都为一个主题而服务的。也就是说,随着眼中所看到的景物,去描写要写出一副完整的画面,那么随着思绪起伏而描写,可以用一组画面来表达一个主题。 " }
Tt!
5sQ G+^F#
大家体会下,根据思维而变换场景,还可以用作,描写过去的事物。 *CXBT/T
z05_]ltS
例如韦庄的一首伤昔 7{&Pjod!H
wCwR1L
昔年曾作五陵游,午夜清歌月满楼。 }[qH1r($
>u{\k 0Y[1
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下不知秋。 Z}P})pX
r(cz'
西园公子名无忌,南国佳人字莫愁。 +vE\<jsAl
x"1F4}@
今日乱离俱是梦,夕阳惟见水东流。 |#VLA/P!fV
C=kEX#>
中间四句全是过去的场景,描写的都是过去的种种美好的场景。 7 wfP?6m.L
G-QcG0S{
+9:Y+L"
B-`tw )u
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下不知秋。 :Rm6an
qeOm^j
西园公子名无忌,南国佳人字莫愁。 $8mP(8o-
Z,CbWo
可以理解成是一副画面,也可以理解成一组画面,根据情思的起伏描写景物,也可以描写出一副画面来。 a!Ze3p.
ZZZzA/:e
临安春雨初霁 \`*V#$Xv~
HO?m' )I8i
9WY|N2
%QR9ugUH7
戴颖涛篆刻【宋】陆游 qo3 iPKc
kN^yT.
l
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? 7X%^Y|+>
51:!l9q
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 N +xL>O
V
3qgs$
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 <x oB9f+
gZTTaLrid
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 1Aam
[&9
=<Y[&`l3HI
我们来下这个,这个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,而不是移思换景。红楼梦中这样的诗多了呢。例如,宝玉的四时即事也多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。 : 'MO4k-(
FSMbm7>Byr
【B组18-成辛(368183597) 21:28:10正如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吧】 ]X\_~O9
j28',Gms
不错,意识流,就是我们讲的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场景。但是使用这个要注意一点,不要写的太晦涩,有时候意识流,写的让别人看不懂。 vae{ a2M9k
Rd,] oJ
我们在看个例子: $Y`S4Yc
|P}at5EB
春夜即事 Ojz'}?<]
bU:{OU
霞绡云幄任铺陈,隔巷蟆更听未真. W0Wh
]n
co+i"g
枕上轻寒窗外雨,眼前****梦中人. =%*IxGXa
8[Xyr}
盈盈烛泪因谁泣,点点花愁为我嗔. ?+7)Hh+H3?
'b-OL1
nd
自是小鬟娇懒惯,拥衾不耐笑言频. ;!V%WJz{
5C@5bIWg
枕上轻寒窗外雨,眼前****梦中人. z
s$T}aI,E
.:E,>[hE
盈盈烛泪因谁泣,点点花愁为我嗔.
/^1]CRgx
[urH]Yv
Jz yG@]
~ BL|c&0
这个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,我们总结下。 6
W)Pf;i
z@U0_I
Ev2
移步换景有两个表现手法: KWJpi'}I
O5eF]&F
1、根据感官所看到的,或者听到的去描写景物。要注意景物安排顺序,要把这些井然有致的景物串成一副完整的画面。
E3n# }
EHV,y]($
2、根据思绪起伏而变换情感,要注意描写的景物可以是一组组画面,也可以是一副完整的画面,但是都是为一个情感主题而服务。 @=&e4{F|#
[igY%
Y6-s3? C
U!c
\{R
|
一共有 0 条评论